联系我们
电话:029-83211245
055-62092(路电)
传真:029-83287627
电子邮箱:zhongruitielu@163.com
ZD6 型电动转辙机使用说明书
一、 概 述
1. 用途:
ZD 型电动转辙机供铁路电气集中站场,用电力改变道岔开通开向,锁闭道岔尖轨, 反映尖轨的位置状态。
2. 主要技术指标:
(1) 工作环境:环境温度-40~+50℃;相对湿度不大于 85%(在+20±5℃时);周围环境中无发生爆炸危险、足以腐蚀金属以及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或导电尘埃。
(2) 技术特性(如表 1):
表 1
型号 |
额定负载 (牛) |
额定电压 (伏) |
动作电流 (安) |
动作时间 (秒) |
动作杆行程 (毫米) |
ZD6-D |
3500 |
DC160 |
≤2 |
≤3. 5 |
165 |
ZDJ-D |
3500 |
AC160 |
≤2 |
≤3. 5 |
165 |
ZD6-D |
3500 |
DC160 |
≤2 |
≤5. 5 |
165 |
ZDJ6-D |
3500 |
AC160 |
≤2. 5 |
≤5. 5 |
165 |
(3) 安装尺寸(毫米):360×610,4- φ22;产品动作杆及表示杆的中心,距离底脚基面高 50。
二、 结构及传动原理
1. ZD 型电动转辙机,由电动机、减速器、自动开闭器、主轴、动作杆、表示杆、移位
接触器、底壳及机盖等九部分组成(如图 1)。
2. ZD 型电动转辙机的减速器、自动开闭器及主轴等部分可以单独装卸,互不影响,以便
检修。其中减速器和自动开闭器的底脚都开有定向槽,以保证它们固定在底壳内时,与
主轴的中心线向同心,安装后不需调整其左右位置。
3. 图 1 中标注有 ZD 型电动转辙机外形尺寸以及动作杆、表示杆在伸出和拉入情况下,
杆端联接孔与底壳安装孔之间的尺寸关系。
4. 图 2 为 ZD 型电动转辙机的传动原理图。图中各机件所处的位置是动作杆由右向左移动后的停止状态。如图示,此时自动开闭器的第 1、第 3 两排接点闭合。为了使动作杆向右移动,其传动过程如下:
(1) 来自道岔控制电路的电源,经由图 2 中自动开闭器的第 1 排接点,接至电动机,使电动机轴按图中所示方向旋转。
图 2 ZD 型电动转辙机传动原理图
(2) 电动机通过齿轮 1 带动减速器,使其输出轴按反时针方向旋转。
(3) 输出轴和主轴两者之间利用一个起十字接头作用的起动片联接在一起。于是
主轴也随输出轴同时旋转。在一次完整的传动过程中主轴旋转 324°。
(4) 在主轴旋转过程中,可完成电路的转接以及机械的解锁、转换、锁闭等动作。
三、 各部特点及其主要技术要求
1. 电动机: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配用的电动机为短时工作制直流串激可逆转电机,或短时工作制单相交流可逆转电机,其绝缘等级为 E 级。它具有允许过载,在额定转矩的 1.8 倍情况下安全使用的特点。使用中最大摩擦电流允许为 3.3 安。
(2) 电动机从底壳一端的方孔穿入或取出,固定在减速上。直流电动机炭刷和换向器设在底壳内侧,打开机盖即可通过检修窗进行清扫维修。电动机的固定螺钉,采用了两个长头螺钉,便于电动机下方的紧固。
(3) 直流电动机接线,采用四柱端子座(如图 4),两定子线圈串联后的引出线以及两炭刷的引出线,分别以两黄、两红套管区分,并按编号接至端子板。端子螺丝采用M5、M6 粗细不同的螺柱,两个黄(或者两个红)引出线之间不致发生颠倒错接使用现象。
(4) 两定子线圈串联焊接头(图 4 中A 点),引出到电动机外的塑料套管中,以便检测。
(5) 电动机主要技术特性,如表 3。
表 3
额定电压(伏) |
DC160 |
AC160 |
额定电流(安) |
≤ 2 |
≤ 2. 5 |
额定转速(转/ 分) |
≥ 2350 |
≥ 2400 |
额定转矩(牛顿·米) |
0. 9 |
0. 9 |
短时工作输出功率(瓦) |
≥ 220 |
> 220 |
(6) 两炭刷水平联线必须与穿过磁极的中心线相垂直,正反两方向旋转的各项特性的数值不相等程度,不得超过 5%。
(7) 炭刷与换向器密贴的一面,于电机组装完毕后,在轻负载下进行研磨,保证
1
在额定电压、额定负载情况下,换向火花不超过 1 2 级。
2. 减速器: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配用的减速器为两级减速封闭式减速器(见图 5)。第一级为定轴传动啮合齿轮,传动比为 5.5;第二级为一齿差行星传动内啮合齿轮,传动比为 41, 因此,总传动比为 5.5×41=225.5。
(2) 如图 5,件 4,行星轮(又称外齿轮)固定在偏心的轴套上,当输入轴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行星轮在内齿轮里,沿内齿圈作逐齿啮合。即行星轮上的外齿按顺序插进内齿轮的齿槽里。又由于外齿共有 41 个,内齿轮内圈上的齿槽共有 42 个,两者之间差数01,所以当输入轴旋转一圈后,行星轮的齿 1 在内齿轮里错位 1 齿,即如图示由 A 至 B, 而齿 2 则进入 A。当输入轴旋转 41 圈后,齿 1 将沿逆时针方向返回原位至 A,即行星轮自转一圈。该自转动作,将通过行星轮上的八个圆孔,拨动具有滚棒(图 5,件 16)的输出轴,随之旋转一周。
(3) 减速器配用弹簧和转矩半径为 60 毫米的摩擦制动板(图 5,件 42)组成输出轴和主轴间的摩擦联接装置。在传动中,当主轴因道岔中途卡阻(或因转至终点)而不能继续旋转时,输出轴随之处于超载状态而停止转动。这时,输入轴上来自电动机的转矩和旋转惯性力仅能驱动行星轮,使其在输出轴的滚棒上作摆动而不能自转。该摆动作用将迫使内齿轮在摩擦制动板中旋转(即摩擦空转),因而消耗上述转矩和旋转惯性力防止机件损伤或电动机烧损。
(4) 输入轴、输出轴在减速器中,轴向串动不得大于 1.5 毫米。
(5) 输出轴的八个滚棒,应垂直压紧在输出轴上,其棒端倾斜,不等距误差不大于
±0.07 毫米。
(6) 摩擦联接器在出厂时,调整达到额定动作电流值的 1.3~1.5 倍(简称额定摩擦
电流),并应保证摩擦接触面不少于摩擦带表面积的 4/5。
(7) 摩擦带及内齿轮伸出端的摩擦面均不需注油,以免降低摩擦联接力。减速器内
部涂以耐高低湿润脂。填充量约为内部的 1/3 空间。
3. 自动开闭器: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配用的自动开闭器是整体式部件(图 7)。该部件上设有四
排静接点、两排动接点、两个速动爪、两个检查柱以及两透明接点罩。
1 |
拐轴销 |
2 连 接 板 |
3 螺母 M8 |
4 螺 钉 M8×35 |
5 垫 圈 |
6 |
挡销板 |
7 连接销 |
8 拉簧接头 |
9 拉 簧 |
10 滚轮轴 |
11 |
滚 轮 |
12 速动爪 |
13 动接点块 |
14 动接点环 |
15 挡 环 |
16 |
垫圈 6 |
17 小垫圈 |
18 螺钉 M6×22 |
19 静接点组 |
20 螺钉 M5×12 |
21 |
垫圈 5 |
22 垫 圈 5 |
23 带帽螺钉 |
24 胶垫圈 |
25 接点罩 |
26 密封圈 |
27 螺钉 M6×25 28 右拐轴 |
29 右支架 |
30 左支架 |
31 |
连动轴 |
32 |
检查柱 |
33 速动片 |
34 速动衬套 |
35 拔片钉 |
36 |
起动片 |
37 |
接点座 |
38 速动爪轴 |
39 调整架 |
40 左拐轴 |
41 垫 圈 10 42 开口销 2. 5 ×20
(2) 自动开闭器取卸后,产品的主轴仍可保持在原有位置,并与减速器、手摇把
相联通。
(3) 动接点的调整构件及其速动弹簧,均设在部件的外侧。如图 7,拧动速动爪背部上的螺钉(件 4,拧动前松开其螺母)即可调整动接点的插接深度;拆下两个连接销(件7)即可更换拉簧。
(4) 静接点组的各接点片采用整体弹片(见图 7 左角所示),以保证端子螺丝与接点片间的直接和可靠联通。动接点环及接点罩的固定,分别采用钢丝挡环(图 7,件 15) 和手拧螺钉(图 7,件 23),以便检修。
(5) 动接点,在动作杆和表示杆正常出入条件下,应能在静接点组中顺利转接电路,并带动检查柱(图 7,件 23),上升或落下。
(6) 动接点在静接点片内的接触深度,不得少于 4 毫米。
(7) 速动爪落下前,动接点在静接点内的串动,须保证接触深度不少于 3 毫米。
(8) 每组动接点与静接点组的接触深度,两侧相差不得超过 1. 5 毫米。
(9) 动接点和静接点,沿插入方向的中分线偏差,不超过 0. 5 毫米;各接点片的压力均匀,接触压力不少于 500 克。
(10) 速动爪上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滚动,落下后不得与起动片相碰。
4. 主轴: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用主轴,如图 8 所示是一套单独的部件,由主轴、主轴套、止档栓、锁闭齿轮、档圈及滚动轴承等组成。该主轴由底壳的一端插入或抽出,不受其它部件互相影响。
(2) 如图 8 中所示,锁闭齿轮上的启动齿与齿条块缺槽应保持两侧各 2±1 毫米的侧隙。
(3) 为防止主轴沿底壳的轴孔发生轴向串动,影响锁闭齿轮上的启动齿在齿条块
缺槽中顺利通过,必须将堵轴板紧压住主轴套的端面。
(4)
图 9 是利用卸轴器抽出主轴的情况。如图中所示,为使主轴能顺利退出底壳的端壁,抽出(或插入)主轴时,需将此档栓转至其出入口的位置,并保持齿条块应停放在图中(A-A 视图)所示的相应位置。
1 主轴套 2 轴用弹性挡圈 30 3 孔用弹性挡圈 62 4 单列向心球轴承 206
5 止挡栓 6 锁闭齿轮 7 挡 圈 8 滚针轴承 4074107 9 主 轴
5. 动作杆: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用动作杆(图 10)由齿条块带动,两者之间由挤切销将它们联成一体。动作杆向右伸出或向左伸出的联接方法相同。
(2) 齿条块装进的两个挤切销:其主销应能顺利进入动作杆上的圆形挤切孔内, 起主要联接作用;此后,备用销(图 10 左方的挤切销)应能顺利进入动作杆上的扁圆形挤切孔内,起备用联接作用。
1 |
动作杆 |
2 |
压 簧 |
3 |
顶 杆 4 垫圈 8 |
5 挤切销 |
6 |
螺 堵 |
7 |
齿条块 |
8 |
柱尾螺钉 9 垫圈 6 |
|
(3) 如图 11,挤切销为带台圆柱形,具有φ18 及φ12 两段圆柱。当挤切销插入齿条块及动作杆之间后,在齿条块处于被锁闭位置,如因行车外力或密贴调整杆调整不当, 而由动作杆使其φ12 的一段发生少量(不大于 3 毫米)偏移时,仍可通过φ18 的一段所占圆孔拨出该销。
(4) 见图 10,在齿条块的两端内各设有顶杆(件 3)一个。该顶杆的下端为 45°斜度的锥体,它落在动作杆上的锥形坑里。每当挤切销以及动作杆发生偏移时,锥形坑将推动顶杆上升。该上升量与上述偏移量相同。
(5) 齿条块被锁闭齿轮锁闭后,有关机件所处于位置已如图 3 所示。图中的齿条块被锁闭在其向右伸出后的位置不得返回。以图 3 的状态为例:挤岔时,来自尖轨的挤岔力向左推动动作杆。这时,由于齿条块被锁闭齿轮阻挡着,结果传到动作杆上的挤岔力达到 3000±200 公斤时,联接齿条块和动作杆的两挤切销被先后挤断,动作杆在齿条块内移动(顶杆上升 3 毫米),从而挤开尖轨,可保证机件和道岔岔尖不被挤坏。
(6) 当挤切销φ12 的一段发生剪切,偏移 2. 5 ~3 毫米(或被完全切断)时,顶杆
应能通过其上升而与移位接触器(见图 2)相碰,利用移位接触器内的接点切断表示电路。
(7) 已断挤切销的取出办法(参看图 12):该销φ18 的一段,可利用六角套筒板把上的 M5 螺杆拧入其螺孔内拔出φ18 的一段;该销φ12 的一段,可利用手摇把向左(或右)移动齿条块,将它露在齿条块的两端之外,如图(右上角),再旋转动作杆约 1/ 3 周,仍利用上述板把通过动作杆上的小孔将φ12 段顶出。亦可不作旋转而利用直径约 1 毫米的铁线穿过φ12 段中心的小孔,从上方钩出。
(8) 挤切销的材质及尺寸,必须严格符合产品图纸,并达下列抗挤切力:
单个挤切销,在齿条块内的抗挤切力为 3000±200 公斤;
两个挤切销,在齿条块内的抗挤切力为 3500±200 公斤。
(9) 齿条块内的各配件和联接部分涂以润滑脂,各孔内不得留存铁屑杂物。挤切销进入动作杆,拧紧螺堵后,该销应被固定在齿条块圆孔内的平台上,不得顶或压住动作杆,以保证挤切槽的抗挤强度正常。
(10) 齿条块被锁闭后,动作杆与齿条块相对的轴向错移量和圆周方向的转动量,
均不得大于 0. 3 毫米。
(11) 当改变动作杆向左或向右伸出的方向时,不需拆卸顶杆。动作杆的尾端应能在顶杆下方顺利穿过,此时顶杆被压向上方,参照图 12 中的状态。
(12) 见图 13,顶杆应在其孔内顺利上下滑动,并由柱尾螺钉伸进顶杆的直槽内,
限制顶杆过量下落,但螺钉不应压紧顶杆,妨碍其上下滑动。
6. 表示杆:
(1) ZD 型电动转辙机所用表示杆(图 14)主要由前表示杆、后表示杆及两个检查块等组成。检查块可以在表示杆中段的空腔内滑动。
(2) 前表示杆的前伸端设有联接头(图 14,件 14)用来和道岔的表示联接杆相联。
(3) 后表示杆的后伸端设有调整杆(图 14,件 3),用来调整两检查块间的缺口距
离。
(4) 表示杆两检查互相间的距离,在产品组装和出厂试验时,初调至相当于尖轨行程为 152 毫米时所需的尺寸:69 毫米。
(5) 参看图 15 和图 2:后表示杆空腔里的检查块用其缺口来和自动开闭器的左侧
检查柱互相照查。
(6) 表示杆随尖轨而移动,只有当尖轨确实到达并已被锁闭在新位置时,与动接
点联动的检查柱才能落进检查块的缺口(参看图 15),由动接点接通该新位置的表示电路。
(7) 在传动过程中,当尖轨因障碍而不能移到与基本轨正常密贴的位置时,不但主轴上的锁闭齿轮的弧面不能进入齿条块上削尖齿,即主轴不能旋转至 324°的终点,因而速动爪不能落入速动片缺口,而且此时,由于表示杆中的检查块并未达到规定的终点位置,因此检查柱也没有可能落进检查块的缺口,于是动接点不能接触表示电路。
(8) 在挤岔过程中,表示杆被推(或拉)动。此时,表示杆中段上的斜坡(见图15)将顶起检查柱,使动接点退出静接点组,从而切断表示电路,使操纵者及时得到挤岔事故的反映。
(9) 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的上平面 0. 2 ~0. 8 毫米,以保证在挤岔时检
查柱沿表示杆斜坡顺利上升至表示杆的上平面。
(10) 发生挤岔事故时,动接点退出静接点组,其退出量应超过动接点全摆动角的1/ 2 ,不得损坏自动开闭器零部件。
(11) 检查柱落进检验块缺口后的两个侧隙总和最小 3. 0 毫米,最大 3. 28 毫米,使用中应调整每边侧隙为 1. 5 ±0. 5 毫米(图 15)。
(12) 表示杆反映尖轨受挤的灵敏度:在检查柱落进检查块缺口内,并保持每边侧隙为 1. 5 毫米的条件下,推(或拉)动表示杆移动 5. 7 ~8 毫米时,动接点应退出静接点组,切断表示电路。
7. 移位接触器:
(1) ZD 型电动转辙机内安装移位接触器两个,分别与齿条块在伸出及拉入时的顶杆
位置互相对应(参图 2)。
(2) 移位接触器的内部结构如图 16。该接触器即非自复式微动开关,内有一组常
闭接点,用来监督挤切销的折损状态。该接触器上方留有人工恢复接点的窗孔。
(3) 见图 16,产品出厂时将位接触器固定在下述的高度:即该接触器所露出的触头(件 1)与齿条块中的顶杆两者之间应相距 1. 5 毫米。由于触头的断电行程为 0. 7 ±0. 1 毫米,这样,当顶杆总上升行程为 2. 5 ~3 毫米时,移位接触器应可靠断电。
(4) 两个移位接触器中的常闭接点,分别与道岔定位和反位表示电路串联使用。
因此,在日常使用中,挤切销在道岔定位或反位时的折损状态均可从表示电路中得到反映。
(5) 使用中,一旦移位接触器被触动而使其接点断电,则接点弹片处于非自复的断开位置(如图 16 右上角视图 K)。这时,必须在确认挤切销完好(或已换新)达到设备正常使用状态后,方得从该接触器上方留有的窗孔施加压力,使接点弹簧跳落,恢复通电。如图示,所施加的压力大小不得引起接点板弯曲变形。
(6) 移位接触器内的接触压力,出厂前应调至 30 克以上,以保证在正常情况下, 道岔表示继电器经常可靠吸起。
1、触 7、隔 |
头 板 |
2、调节筒 8、顶 销 |
3、扁螺母 9、开关盒 |
4、垫圈 12 10. 弹片架 |
5、开关座
Copyright (C) 2007-2020Consulting, Ltd,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高新区太白南路181号A座B区 邮编:710065 电话:029-83211245 055-62092(路电) 传真:029-83287627 西安中瑞铁路新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陕ICP备11013849号-1 |